学工在线
我校成功举办第十六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
为提高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于5月20日至25日开展以“从‘心’沟通,携手成长”为主题的第十六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本届健康周由学生工作部(处)主办、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开展了心理影视赏析、心理委员培训、导生培训、辅导员培训、人际沟通主题专家讲座、心理知识竞答、心理测试和心理团体训练等十余项活动。
5月21日晚6:00,第十六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于校学术报告厅正式开幕。校全体学生工作人员、教育科学技术学院领导班子、心理学教师及学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于滢主持。
开幕式开始后,在场师生观看了由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录制的《从“心”沟通、携手成长》校园主题采访视频。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书记李刚宣读了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方案。开幕式明确了本次心理健康周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安排等各项内容进行了总体部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悦纳自我、关爱他人、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氛围。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马舒涵同学代表全校同学发言表达了全体大学生从我做起,关注心理健康,关爱身边同学,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努力的决心。
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白雪峰代表学校发表重要讲话。白处长首先感谢了学校师生对本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的关注支持,并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部署、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要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教育;第二,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水平;第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技能。
开幕式结束后,在场师生认真听取了由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王雪梅老师做的《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及对策》主题讲座。王老师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能、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策略、大学生成功交往技能的培养四个方面出发,结合丰富的人际交往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在场师生进一步了解了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及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心理影视赏析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心理影视资料,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成长经历,从而关注心灵成长,呵护心理健康,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其他同学提升心理素质;
在最美笑脸、熊抱抱活动中,学生通过留下最美笑脸照片,与玩偶熊拥抱拍照,并在主题板上留下微笑祝福、写下自己的心理感言,鼓励学生们微笑沟通、用心沟通,关注自身,关爱他人,提升人际关系质量,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漂流信活动中,学生通过在保密处理后的漂流信上书写自己的感言与烦恼,其他同学随机抽取答复的方式,感受陌生同学关爱的同时,增进校园归属感;
在心理实验室、沙盘室开放活动中,同学们体验沙盘创建、经典心理实验的乐趣,增进对心理学知识的兴趣与了解;
在导生、心理委员培训中,学生通过听取主讲老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细致讲解,更深刻地认识了心理健康及心理问题鉴别的各种常识,提升了自身的基本心理知识水平与新生心理问题指导能力,并为广大同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奠定了基础;
在心理知识竞答、心理测验活动中,广大同学通过认真回答各项答题,填写心理测试试题,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升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同时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自我,化解内心的困惑,并认识到及时求助是一种智慧;
在以促进人际沟通、增强人际合作为目的的团体训练中,学生通过默契大考验、心声动人、敞开心扉等多种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历、感受、分享、感悟和思考,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间的人际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同时,心理图片展、心理标语展示等活动也让学生们在闲暇之时能随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家对心理知识的兴趣、认知度和解决心理常见问题的能力,并思考如何更好的悦纳自己、关爱他人、和谐人际,创造美好校园生活;
在辅导员系列培训活动中,学校通过邀请大连理工大学胡月教授为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做《精神卫生法视角下大学生危机干预应对策略》讲座,进一步夯实了学校辅导员工作基础,提高了辅导员业务素质,推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了辅导员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质量。
总之,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广大同学在参与中更好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和谐人际,在提升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同学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学及时向周围同学传达,为形成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营造和谐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氛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